【中二连载】他的城-1

1
     
      他们说这世界就要完蛋了。
    

 
     辛诚看着会议室遮光卷帘外发黄的天空,回忆起了今早他在停车场突然想起的这句话。其实他已经忘了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哪里,或许是在环太平洋那个电影里吧。但是他想到的这句话已经完全不是那个意思了。辛诚不太关心这让人想起世界末日的黄色空气究竟来自何方,至少它现在看起来不那么致命。又没准其实所有人都已经被毒死了,如果是这样,那就更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比起整个世界——至少是这座城市的末日,会议室的声音终于再吸引了他的注意。三个同事已经就同一个问题讨论了很久,对于这个完全属于别的部门的技术问题,新城听的似懂非懂,不过他确信的是讨论进行的不怎么顺利。


     他的想法马上就得到了证实,IP电话的那头传来了非常浮夸的“啊”的一声。接着,他面前的一个同事站起来,走到会议室墙边,开始用头轻声碰撞墙壁。新城有些惊愕的扫视着会议室里的其他人,发现他们都带着微笑看着自己面前的屏幕,好像在等着第一个笑出声来的那个人。新城先笑了,并不是因为他更会察言观色,只是因为他觉得可笑。其他人也跟着笑起来,IP电话那边响起了经理奇怪的询问声:“有什么可笑的吗?”
 
    一周之后,辛诚终于看到了当时会议讨论的原型系统。其他同事在屏幕前热情的交换着意见,辛诚却突然想起那天冗长的会议。的确没什么好笑的,他想。可能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在会议上浮夸的惨叫,或者撞墙吧。对于这套过于庞大的系统,辛诚感到了本能的担忧。
 
     这座上千万人口的大都市里,几乎所有政府控制的传感器都在向这个数据库传送着信息。配合那个公司寄予厚望的学习模型,几周之内,这系统就能有足够的能力来模拟一座真实的城市。为了让这个它听起来更有诱惑力,他们给它起名叫Zion。不像那个可以跑在家用电脑上的游戏,Zion是一座真正意义的模拟城市,它同时运行在全球的十几个数据中心上,数据量和和占用的计算能力都是天文数字。辛诚想如果把它们散发的热量集中到一起,应该可能瞬间把北海变成一锅开水——宇宙的意志就是如此,当你建立了太多的秩序,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就是能量。
 
     辛诚这样想着,更感觉屋里热的过分,他甚至怀疑某个数据中心就建在这座办公楼的地下。辛诚站起身把会议室的中央空调调到最低,回到座位上打开窗口,继续和自己的同学阿蓝聊天。和这个名字暗示的正好相反,阿蓝并不是个女生,他是个身高接近两米的大汉。阿蓝和辛诚是本科同学,研究生毕业之后,辛诚在这家跨国公司谋得了职位,而阿蓝留校读博。现在阿蓝已经是母校主攻信息论方向的科研骨干。
 
    他们正在讨论的话题是如何能最持久的存储信息,辛诚的想法是刻在石头上,刻的越大越好。当然这个来自科幻小说的结论当即遭到了信息论博士阿蓝的驳斥。
 
    “何等肤浅!”阿蓝打出这几个字的时候,带上了一个内涵的冷笑表情,“你们这些企业人,自称技术精英,却已经被流行文化侵蚀到了这种地步啊。”阿蓝在打这句话的时候,用引号把它括了起来,好象是在引用某句名言。但辛诚估计他只是不想让自己感觉这批评太刺耳罢了。
 
        辛诚立刻想出了好几句反唇相讥的话,但手指悬浮在键盘上却没有落下去。侵蚀我们的不光是流行文化而已。辛诚扣上笔记本的屏幕,下班的时间早已经过了,他不想把宝贵的私人时间浪费在和阿蓝无聊的闲扯上。
 
        从地铁站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站口旁边那个熟悉的7-11永远亮着柔和的白光,好像阴暗墨色中的一杯热牛奶。辛诚喜欢7-11,而且和多数喜欢7-11的人不一样,他并不完全是因为它的便利而喜欢。辛诚觉得晚上的7-11代表了这个城市的温柔,但他从来没和人说过这种感受,这显然矫情的句子不知会成为多少人的笑柄。因为和阿蓝闲聊耽误了时间,今天新城站在保温柜前挑选便当的时候,店里只有两三个人。店员在柜台后面无聊的玩着手机。喇叭播放着一首钢琴曲,大概是拉威尔的孔雀舞,不过听起来很像久石让就是了。新城把选好的红烧肉便当放在柜台上,等着加热的时间里,他试图和店员说点什么。
      
          "拉威尔?"辛诚故意用不太清晰的慵懒口吻问。店员奇怪的看了他一眼,看来他不是什么古典音乐爱好者。辛诚又走回店里,拿了一听零度可乐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打开家门,辛诚感到自己的疲惫立刻融化在屋里的黑暗中,窗外城市的灯正远远的炫耀着繁华。他懒得开灯,而是打开了电脑,他就着屏幕的光吃着晚饭,顺便看了一集打发时间的动画。在辛诚打算把空的便当盒装回塑料袋的时候,屏幕右下角显示他收到了一个阿蓝传来的文件。
 
        那是一个以".c"结尾的文件。仅这一点,就让辛诚感到了一种简单而古朴的美感,他为自己的这个想法苦笑了一声,点开了那个文件。看来阿蓝打算继续白天的话题,只要看一眼,辛诚就能认出来这是他和阿蓝那个实验室赖以为生的遗传算法。他们曾经用这个算法作出了一组会自己走路的3D小人。原理很简单,初始条件加上随机性,按目的条件筛选,剩下的再循环迭代。说白了,就是一个装在电脑里的达尔文自然选择模型。不过这次,这段代码的目的条件不是做出会走路的小人,而是保存一段信息:
 
        "I AM HERE."
 
        看看进化算法的结论吧,是不是"刻在石头上",阿蓝在辛诚接收了文件之后说。
 
        "你试过了?"辛诚问。
 
        "试过,试了半年多。"阿蓝回答,"不过用贵司的数据中心,可能一周就差不多了吧。"
 
        "结果呢?"辛诚追问。对面沉默了良久,却回答:"自己试。"
 
        辛诚当然明白阿蓝的意图,所幸他也不是喜欢被剧透的人。晚上数据中心的资源是很空闲的,辛诚连上VPN进入了ZION系统,远程打开了一个子进程,把阿蓝的进化代码丢了进去。他把进程设定成只在深夜和凌晨执行,又百无聊赖的打开了一集动画。在片头曲结束的时候,辛诚暂停了播放,下楼又去7-11买了一份关东煮,这次店里的音乐已经不是拉威尔了,店员也换了一个女生。辛诚在等店员找零的时候,几乎是呆滞的盯着门口书架上的一本杂志,上面写着希格斯玻色子被发现,他有些奇怪为什么这种内容的杂志会摆放在7-11里,但那个女生店员很快就把找零递给了辛诚,他没有拿起那本杂志,其实也基本忘记了刚刚抛到ZION上的那种个进程。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