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逻辑思维札记








判断一个观点值不值得分析

一个不包含任何证据支撑的“纯观点”,不值得分析。

例如:

某某丫就是一傻叉。
绝对真理是存在的。
地球是方的吗?

只有当一个论述包含“观点”和“证据”,才比较值得分析和讨论。

众所周知的是,某某丫就是一傻叉。

观点:某某是傻叉
证据:众所周知

三围:观点的结构、类型和属性

观点的结构

  • 论题:观点的发表者试图讨论的问题。
  • 论点:观点的发表者试图说明的结论。
  • 论据:观点的发表者提供的支持论点的证据。

天意如此,豆腐脑是咸的,而不是甜的或辣的。

论题:豆腐脑应该是咸的、甜的,还是辣的。
论点:豆腐脑是咸的。
论据:天意如此。

注意论题经常包含隐含的前提,例如这里的隐含前提是:

豆腐脑只能是咸的、甜的或者辣的,而不能是酸的或者苦的。

观点的类型

演绎型观点

如果论据为真,则论点一定为真。

直言型

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所以你们班男生没一个好东西。

假言型

如果男人没一个好东西,那你们班男生就没一个好东西。

归纳型观点

即使论据为真,论点不一定为真,但是提供某种支持。

你们班男生没一个好东西,可见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观点的属性

  • 真值:二值属性。一个观点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没有第三种可能。

“经过测量,地球是圆的。”:假,地球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绝对球体。

  • 准确性:程度属性。如果一个观点绝对准确,那么它就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但即使假的观点,也有一定准确性。
    例如,逻辑上讲,因为只是对现实世界的数学假说,因此所有的物理学都是假的,但更好的物理学在描述世界上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经过测量,地球是圆的。”: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有较高的准确性。
“经过测量,地球是椭球体的。”:也是假的,但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 合理性:程度属性。有充分支持的观点有更高的合理性。

概念的合理性:只要概念的意义和逻辑推演正确它就是合理的。

1 + 1 = 2
豆腐脑是吃的

经验的合理性:合理性高低受到证据充分程度的影响。

豆腐脑主要是咸的,也有甜的和辣的。

  • 一致性:多个观点能够同时为真,他们就是一致的。

豆腐脑有咸的。
豆腐脑有甜的。
豆腐脑有辣的。

  • 逻辑自洽和逻辑相容:一个观点自相矛盾他就逻辑不自洽,多个观点互相矛盾他们就逻辑不相容。
    逻辑不自洽

他在自己的父亲出生之前杀了自己的祖母。

逻辑不相容

豆腐脑全都是咸的。
豆腐脑全都是甜的。
豆腐脑全都是辣的。

  • 保守性和可修改性:一个观点和现有被普遍接受的观点一致,他就具有保守性。通过修改前提,可以修改结论,那么观点就是可修改的。

保守性

普遍接受的观点:豆腐脑是吃的。
具有保守性的观点:豆腐脑还挺好吃的。

可修改

对于北京人来说,豆腐脑主要是咸的

  • 理性:一个观点有充足的理由,而且没有已知的缺陷。

非理性

明知道吃太胖了对健康有害,我还是吃了这碗豆腐脑吧。

称重:如何评价观点的质量

演绎论证评价

  • 演绎的有效:是否通过论据就能推出论点。

直言型

他爹是首富,他是首富的儿子。

假言型

如果他爹是首富,那么他是首富的儿子。

  • 演绎的可靠: 前提是否成立。

他爹到底是不是首富?

归纳论证评价

  • 归纳的可信:前提为真时,结论为真的可能性越高,则置信水平越高。

爹是有钱人,儿子是屌丝。
爹是有钱人,儿子是有钱人。

后者的可信度更高。

  • 归纳的有力:可信的情况下,前提为真的可能性。

爹是有钱人,儿子是有钱人。
爹是偷电动车的。

显然前提为真的可能性很低,因此“他是有钱人”是一个无力的论点。

归纳论证提供证据的常见方法

  • 枚举:提供例子作为证据。

  • 统计:提供统计数字作为证据。

  • 因果:
    对于讨论真实世界的归纳论证而言,因果是一种人脑构建的理解世界的理论概念,由大量过去和未来的相关关系保障。
    科学原理是建立在一系列观察、理论假设和数学/逻辑链条基础上的因果假说。

    因果可以分为两类:

    • 物理因果描述概念和物质的规律,因此不允许特例存在,例如物理学原理。
    • 行为因果描述人群行为的规律,因此允许特例存在:例如经济学原理。
  • 类比:
    使用具有相似性但更普遍被接受的观点作为证据。需要注意类比对象和观点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包括数量、前提等。

实际上柯洁和 AlphaGo 下棋是没悬念的,这就像让博尔特和兰博基尼赛跑一样。
打车平台投资共享单车是风险对冲,就像航空公司投资石油期货、杜蕾斯投美赞臣一样。

如果使用具有相似性但普遍不被接受的观点反驳原观点,则称之为归谬

如果不扔垃圾清洁工就失业了,你应该把你们楼的玻璃全砸了免得换窗户的失业

证据的效力

  • 直觉的效力:专业人士训练、人类的潜意识本能作为直觉证据是可参考的,无根据的直觉是不可参考的。

可参考的:我感觉草丛里有东西,我们靠边点。
不可参考的:直觉告诉我,今天的股市会跌。

  • 个人经历的效力:需要注意经历的代表性,是否有反例以及表达是否有偏见。

我的流感是靠板蓝根治好的。

  • 典型案例的效力:类似于个人经历,需要注意安利的代表性,反例和表达偏见。

隔壁老王的感冒是吃板蓝根吃死的。

  • 当事人证词的效力:需要注意当事人证词的时效性,对当事人的选择,证人的数量,被省略信息,证人固有偏见/个人好恶,证人利益相关,以及证词的情感因素。

老兵回忆说他七十年前从鬼子的阵地上缴获了一把日本刀,上面刻着福娃。

  • 专家意见的效力:需要注意专家的权威性,专家的意思是否被歪曲,专家的利益相关。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霍金表示:人类可能会被人工智能统治。

  • 实验数据的效力:数据质量的评判标准包括:同行评议,可重复性,实验设计,准确性,可疑的数据来源,具有迷惑性平均值等等。

通过对最富有阶层和最贫穷阶层的抽样调查,发现去年我市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二百万元。

  • 研究成果的效力:研究的质量(刊物的级别),其他相关研究,是否和结论相关,偏见/选择性,时效,利益相关。

制糖业长期资助有偏见性的研究,试图证明令人发胖和罹患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脂肪导致的。

  • 调查问卷的效力:调查对象的选择(覆盖率,随机性),问题设计和措辞。

当你想得到个人主义倾向的结果,问卷上应该写:“人是否应该保持独立思考”
当你想得到集体主义倾向的结果,问卷上应该写:“人是否应该和团队保持一致”

常见谬误

与结论无关的转移

  • 人身攻击:质疑发言人的道德或行为,而这些和他表达的观点无关。

你就会说美国好,太平洋没加盖,你怎么不游过去呢?
有些官员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却把子女送出国。
神父说我们应该行善,但却贪污和鸡奸。

  • 转移话题:转向讨论无关的内容。

老王:我觉得人群对马里兰大学那个女生的讲话反应过度。
老李:你觉得美国的空气好?

  • 道德光环:认道德完人的主张一定是正确的。

崔永元向来仗义执言,转基因作物一定有问题。

  • 不当类比: 类比对象之间不具备可比性。

日本剑道讲究谨慎出手,一击必杀。你们写代码的,也得要么不写,要写就一次就全写对,不能出一点问题。

错误的论据

  • 诉诸暴力:以暴力作为支持论点的理由。

如果选不出我们敬爱的总统,你们谁也别走。

  • 感情煽动:诉诸感情,同情。

看看富士康工人糟糕的生活条件,你还好意思用苹果手机吗?

  • 公众认识就是真理:诉诸民众共识。

大家都去买盐防辐射,你就不怕死?

  • 诉诸无知:认为无法证伪就是证实。

你怎么知道我转的是谣言,有什么证据?

  • 可疑的权威背书诉诸虚假权威,缺乏专业性的权威或利益相关。

美国圣乔治威廉伯爵表示:一颗金克拉的能量相当于一颗原子弹。

错误的前提

  • 虚假滑坡:假设的蝴蝶效应
    声称 A 可能导致 BCDEF 的连锁反应但实际上并不一定如此。

丢了一块马掌,摔了一匹战马。摔了一匹战马,死了一位将军。死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败了一场战争。败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所以丢了一块马掌就会亡国?
  • 追求完美
    用有缺陷来反驳观点,隐含假设是:不完美则一无是处。

这个西药不能吃啊,这么多副作用。

  • 虚假的两难情形
    创造出有限个选项,并强迫对方从有限的选项里选择。

那你说你看到老人躺在路上,你是过去扶起来还是袖手旁观。

实际上并非只有这两种选项,比如还可以报警,可以叫救护车,或者过去把他身上的钱都拿走。
  • 歧义
    讨论中存在没有定义清楚的对象,结果往往是鸡同鸭讲。

“姑娘你真是条汉子。”
“我不是汉子啊。”

“汉子”的含义已经从“有男子气概”变成了“男性”。
  • 争议前提
    隐含前提是不同的。

“你怎么不穿秋裤。”
“我怎么就应该穿秋裤?”

隐含争议前提:到底冷不冷?

错误的逻辑链

  • 歪曲原意:稻草人比真人更容易击倒,因此对方先歪曲观点的原意,再去攻击被歪曲的观点,又称为稻草人谬误

老张:用购买放生的方式保护动物,只会适得其反。
老李:所以你觉得不应该保护动物?

  • 乱扣帽子:生套概念。

老张:抵制乐天那帮人缺心眼吧。
老李:你不爱国啊。

老张:我口腔溃疡了。
老李:上火了吧。

  • 偷换概念:同一词语出现多次,但含义不同了。

如果一个男性和女性的体重和体脂含量一样,那么男性的体力并不强于女性,因此男性的体力并不强于女性。

注意:“男性”和“女性”这一对单词第一次和第二次出现,都是指具有“体重和体脂含量”一样这个前提的个体。第三次出现,其内涵却变成了作为性别的整体。
  • 合理化:自欺欺人冠冕堂皇的理由。

    提高最低工资保障有利于提高低技能劳动者的生活水准。

    实际上更可能让他们失业。
    
  • 以偏概全: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不完善统计。

    段祺瑞他丈母娘的病就是中医治好的。
    古代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所以女性二十多岁还没结婚就已经是老太太了。

    实际上古代人类平均寿命低,主要是极高的婴儿和儿童死亡率造成的。
    
  • 范畴错误
    主要指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产生矛盾。例如中项不周延

    他是北京人,北京人又馋又懒,他又馋又懒。

    利用文恩图可以发现范畴错误。

image_1bh3uklmvrag46a146ufjf16vr9.png-22.5kB

  • 因果错误

    • 因果倒置

      我发现只要有交警的地方肯定堵车,把交警都开除了交通就通畅了。

    • 例外谬误:对于行为因果,声称因为有例外所以不成立。

      谁说上了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小三不就是大学上到一半自杀了?

    • 相关关系:相关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

      据统计,转基因作物种植量和癌症发病率的上升曲线高度吻合,由此可见是转基因作物造成了癌症的高发。
      据统计,宽带接入用户数量和超新星爆发的上升曲线高度吻合,由此可见是宽带网接入造成了超新星爆炸。

    • 时间关系:先发生的事件不一定是后发生事件的原因。

      他喝了板蓝根感冒就好了,可见板蓝根可以治感冒。
      她吃完豆腐脑去医院,发现自己怀孕了,可见吃豆腐脑能导致怀孕。

    • 竞争原因:一个结果的原因,不一定是该结果发生的唯一原因。

      我买不起房全是官员腐败造成的。

    • 不可证伪:一个原因如果无法被证明是假的,那等同于无法被证明是真的。

      诺亚受到上帝的召唤去造了条船。

    • 循环论证:以结果作为原因。

      人应该爱国,因为爱国是人的义务。

    • 违反奥卡姆剃刀原则:具有不必要的复杂性或严苛的前提。

      如果世界是善良的,那穷人的权利理应得到保障。

    • 违反贝叶斯原理:A 发生时 B 发生的概率,不等于 B 发生时 A 发生的概率。

      已知对男性膀胱癌检测的准确率为90%,如果一个男性在该检查中呈阳性,则他患膀胱癌的概率是多少? 90%? 错!

      注意:患病情况下检出的概率 不等于 检出情况下患病的概率。也就是:

      P(A|B) !=P(B|A)

      具体解释如下:

      对男性膀胱癌检测的准确率为90%通常是指,在具备原因的人(膀胱癌患者) 中,90%的人具备结果(体检呈阳性)。
      假如有10%没患膀胱癌的人 在体检中呈阳性(假阳性),男性患膀胱癌的基准率为1%(发病率),那么在每 1000个男人中平均有:

      • 10人会患膀胱癌
      • 这10人中有9人体检呈阳性
      • 990人不会患膀胱癌
      • 这990人中99人体检呈阳性

      所以,在这些给定的数据下,如果一个男性膀胱癌体检呈阳性,那他患膀胱癌的机会不是90%而是8%(9/108)。

价值观不同?

对事物进行类似于“对不对”,“好不好”,“合理不合理”,“漂亮不漂亮”的判断,属于价值评价的范畴。很多情况下,价值判断标准也会作为一个观点的隐含前提。

没有国哪有家。

隐含条件:“国”是更多“家”的保障,因此这个论断属于功利主义价值观。

关于审美/价值/道德的判断,最终往往可以归结于价值观不同,而价值观本身,也是可以讨论的。

因为本文的重点不是讨论价值评价,因此此小节仅做简单介绍。

价值评价是道德哲学研究的内容,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道德哲学的价值评价标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后果论(目的论)

以结果(利益/效率)评价对错。

  • 功利主义
    以整体的利益或效率最大化为标准,个体的利益可以被牺牲。
    发展到极端情况是反乌托邦,代表作品《1984》,《美丽新世界》

  • 利己主义
    人只需考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 利他主义
    人应该尽量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利益。

需要注意,这三种后果论的本质区别是:评价自己和他人利益的权重不同

道义论

以“绝对道德”,“绝对正义”为最终标准的道德评价标准。道义论的困难之处在于如何寻找最高的纯道德准则。

比较有代表性的尝试包括:

  • 以神的旨意为道德标准。
  • 以统治者颁布的道德准则为标准。
  • 以人的本能或自然法为道德标准。
  • 康德的绝对命令: 以“不利用他人”为纯粹的道德标准。

我不知道为什么人要爱国/孝敬老人,反正就是对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不能雇佣童工,反正就是错的。

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认为人类一切现有的道德和正义的标准,都是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由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等制约,在基因中留下或社会内部博弈形成的资源分配准则,再由宗教或政权固化为文化、道德和正义的标准。

类似的流派包括存在主义,经验主义,虚无主义等。

人本身是文明维持和发展的最宝贵资源,因此在绝大多数宗教和道德准则中,协助无意义的自杀都是渎神或不道德的。

|

随着技术的提升,不再比拼体力的行业中,女性的贡献越来越大。因此“堕胎权”和“女性的工作权”成为道德和正义的。

一致性原则

和自然科学理论一样,无论哪一种道德准则,都是一种假说。

对同一个道德现象,不同的假说都可以给出自己的解释。

“爱国主义是高尚的道德。”

  • 利他主义解释:帮助同胞符合帮助他人的最高道德召唤。
  • 道义论解释:爱国是人类自然的崇高情感。/爱国是神的命令。
  • 相对主义解释:为了完成大规模的建设或战争,大量人类对一个想象共同体“国家”产生感情,从而使复杂的社会协作变得可能。

但不同的假说具有不同的解释力,在信息增加和情况变化时,始终可以良好解释甚至正确预测道德现象的,就是更好的假说。

在上例中,利他主义无法解释为何人只会爱自己的国。而道义论无法解释为何两批遵守道德的人为何会进行不符合道德的自相残杀。

因此,评判一个道德准则时,要注意它是否同等适用于所有(它声称涵盖的)对象。

另外需要注意倾向性。人们总是倾向于发表有利于自己的言论,并且倾向于关注他们同意的信息。

正如罗尔斯在“无知之幕”理论中提到的观念:只有你不知道自己的地位时,讨论不同地位者之间的关系才可能是公正的。

出租车司机说:“都是这些互联网企业把国家的实体经济搞坏了。我这都拉不着活儿了。”

出租车司机在同时使用两种不相容的道德准则,当提到国家时,他使用的是功利主义,当提到自己时,使用的是利己主义。

审美:并不是“各花入各眼”

  • 审美的生物维度

    由于进化中生存的需要,人类(甚至某些和人类有共同祖先的动物)对某些特定的属性具有天然的喜好。

    比如对称/规则(代表确定性,安全),芳香/鲜艳(代表食物和营养)。

    这些属性构成了艺术和审美的生物学基础标准。

  • 审美的社会维度

    通过后天信息习得的审美标准,有时甚至可以和生物维度不一致。

    精英阶层为了区别于大众,将某种稀缺的,需要额外信息(比如某种教育)才能理解,大众不易获取的属性定义为“艺术和美”。

    随着时间发展,大众获取了这些稀缺品,以及额外的信息,形成“普遍的审美认知”。

    因为稀缺性的丧失,精英将逐渐把被大众掌握的“美”定义为“庸俗”,转而寻找其他具有稀缺性的审美属性。
    而有时这种替代品是已经被淘汰的流行品,因此重新获得了稀缺性,这就是“复古”。

古代的文人认为自己拥有“琴童”、“书童”是风雅的。因为普通人负担不起。
但红楼梦中的薛宝琴却认为“琴童”、“书童”太俗,所以给侍女起名叫“豆童”。这是因为前者缺乏稀缺性。

|

相对于大众可以无门槛理解的商业电影,写实绘画就是艺术。
当更多的人可以购买和欣赏绘画,抽象派绘画就变成了新的艺术,大红大绿反而变得“庸俗”。

其他

子非鱼:举证责任

讨论经常陷入“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说的对”和“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我说的不对”的争论。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关于举证责任的问题,可以参考以下两个标准。

  • 初信度
    如果双方提出了对立的观点,那么观点明显违背当前主流认知的一方(比如惊世骇俗的、耸人听闻的)应该首先举证,以证明自己的惊人观点。
    当然这里的“主流认知”并不是指多数人的认知,否则就犯了诉诸公众的谬误。

  • 科学精神
    主张者有证明其主张的义务。正如一个科学家声称自己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时,就有义务提供其实验的方法和数据,并撰写成论文接受同行的评审和质疑。

慧子认为庄子不能理解鱼,根据并不是他能理解庄子,而是根据“人不能理解鱼,庄子是人,庄子不能理解鱼。”这样的三段论推演。

庄子声称自己能理解鱼,这是明显反常识的,所以庄子有义务提出自己能理解鱼的证据。他可以证明:

  • “人不能理解鱼”这个常识是错的。
  • 庄子不是人,而是能理解鱼的别的什么东西。

但是庄子并没有反驳惠子的根据,他反驳的是“惠子能理解庄子”这样一个不存在根据,所以这里庄子利用了“稻草人谬误”来攻击惠子。

童话骗局:二分式思维

价值评判不是非黑即白的。对错的概念在不同的范围、前提和信息条件下是相对的。

非对即错的二分式思维通常伴随着情绪的干扰。

阴谋论:质疑动机

虽然利益相关是质疑证据效力的一种方式,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应该在已经证明其观点有明显瑕疵的情况下作为补充。

如果用利益相关作为主要武器来攻击观点的提出者,质疑其主张的动机,那么这就是人身攻击或者阴谋论了。

分析观点的流水线

当你认为一个观点值得分析,以下是一个建议的分析顺序。当前一项没有弄清,更具体的分析就没有意义。

举例说明:以下是一个糟糕的观点。

观点:因为帮助别人是一种乐趣,我帮助别人都很快乐,统计也发现高收入的人群倾向于帮助别人,所以要求别人帮助是一种美德。

  • 拆分:将观点拆解成论题、论点和论据。

论题:要求别人帮助是不是美德
论点:要求别人帮助是美德
论据1:帮助别人是乐趣
论据1的论据: 我帮助别人都很快乐
论据2:统计发现,高收入的人倾向于帮助别人

  • 定义:所用词语在观点语境下的特定意义,划定讨论范围,避免歧义和模糊的描述性词汇。

“美德”的定义:这里的美德是后果论、道义论还是相对主义语境下的美德。
“别人”的定义:和当事人的关系是陌生人,朋友,亲属或者同事。
“高收入”的定义:多高的收入才算是这里提到的高收入。

  • 前提:观点隐含的前提,价值观预设。讨论是关于实然还是应然等等。

隐含前提1:让别人感到乐趣是美德。
价值观预设:利他主义。
隐含前提2:高收入者就是有美德的。
应然/实然:讨论的是“应不应该帮助别人”,而不是“帮助别人是不是普遍”。

  • 逻辑:逻辑链条是否有谬误。

(我帮助别人快乐 –> 帮助别人是乐趣) + 高收入者帮助别人 –> 帮助别人是美德
作为演绎论证,论据仅为结论的必要条件。当两个隐含前提成立,论据并不使结论必然成立,只是提供支持。

  • 证据效力如何,包括数据质量如何。

证据1:“我”的个人经历。
证据2:来路不明,定义不清的“统计”

  • 因果关系是否成立,是否有竞争性原因,是否将时间关系或相关关系作为因果关系等。

“我”的经历中,快乐的唯一原因是帮助别人吗?
是”高收入者”倾向于帮助别人,还是倾向于帮助别人的人更容易成为“高收入者”?

  • 被忽略的信息。

有没有人觉得帮助别人是痛苦的。

  • 其他结论和推论。

高收入者比较有乐趣。

  • 表达态度:支持,不支持,不表态(不表态也是一种态度,就是说在现有的条件下没有充分的理由支持或者反对)。当然也可以只支持论点不支持论据,或者相反。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